摘自《健康报》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着中药的作用,其中,国家中药保密品种麝香保心丸因疗效卓越、安全性好,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及患者的认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麝香保心丸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血管保护作用及其特有的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其独特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完善侧枝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为破解中药复方密码的奥秘,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别青睐麝香保心丸,将其列为首要研究对象,并特别组织国家第二军医大学、清华大学专家组,开展了对该产品的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1.从麝香保心丸分离得到95个化合物,基本明确了其物质基础
研究采用经典柱色谱结合制备、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麝香保心丸及其麝香、牛黄及蟾酥等组成药材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目前共分离得到95个纯化合物,并运用各种波谱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
主要结构类型有人参皂苷、胆汁酸、强心甾、吲哚生物碱、有机酸酯等非挥发性组分和麝香酮类、香脂酸等挥发性组分。基本明确了麝香保心丸的物质组学,为制定中药复方标准、深入开展系统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运用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分析评定麝香保心丸的批次稳定性
麝香保心丸成分性质差异大,既有挥发性成分,也有非挥发性成分,为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麝香保心丸采用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并根据挥发性成及非挥发性成的不同特点分别建立了麝香保心丸高效液相及气相的指纹图谱,对麝香保心丸中非挥发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为麝香保心丸质量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通过对不同批次麝香保心丸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后发现:麝香保心丸不同批次指纹图片相似度高,说明不同批次的药物中各种化学物质成分稳定,从而带来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稳定,消除了医师对中成药质量稳定性差的忧虑。
3.蟾酥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成分半衰期较短,长期使用不易蓄积
以往对于蟾酥的研究发现,蟾酥类药物具有类似洋地黄的减慢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而洋地黄类药物由于较长的半衰期,使得剂量调整复杂、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从而使得临床医生对含有蟾酥类药物安全性的疑虑。通过对蟾酥中主要成分要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半衰期都很短,每天三次的间隔服用可以保持有效物质的浓度且不易蓄积发生不良反应。关着连续6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血液、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未见异常,从而解除了临床医生对含有蟾酥类药物安全性的疑虑,为麝香保心丸长期服用提供合理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破解麝香保心丸的密码、制定我国中药复方标准奠定了基础。
4.麝香保心丸入血成分研究,初步明确了生物活性物质
通过使用UV检测等方法,麝香保心丸的入血色谱峰和空白血清、标准色谱图对比初步发现,共计11个成分原型化合物入血,18个成分代谢产物入血。入血成分的明确为进一步明确这些物质组分对于机体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系统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系统生物学研究,即生物体系经受复杂的中药物质组的扰动后的应答过程和变化规律)。
麝香保心丸的物质基础初步明确后,对通过系统生物学并结合经典药理学的研究阐明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为现代医药科学解释麝香保心丸独特的粗血管新生作用提供了保障。后继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将进一步破解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密码。